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哆啦A夢的翻譯蒟蒻

哆啦A夢的「翻譯蒟蒻」同步口譯系統
作者:蔡永彬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張貼日期:2008/9/10
成功大學王駿發教授的研究團隊已把翻譯系統雛形發展在個人數位助理器平台上,未來也可能應用於手持式電腦。
日本卡通〈哆啦A夢〉中,有一個叫「翻譯蒟蒻」的道具,吃下它的人,說出和聽到的語言可以轉譯成對話雙方聽得懂的語言,因此可以和不同語系的人溝通。雖然這種道具還是夢想,但世界各國都積極投入機器同步口譯的研發。
國內成功大學電機系王駿發教授的研究團隊,也從 1999 年開始投入「語音轉語音機器翻譯系統」(speech to speech machine translation, S2ST)的研究。目前他們已經可以做出簡單的國語、臺語及英語 3 語同步轉譯系統,他們的研究更入圍 2002 年由 HP 惠普科技與遠東經濟評論共同舉辦的「第3屆亞洲盃青年發明家大賽」(Young Inventors Awards, YIA)前 10 名,也是臺灣參賽隊伍唯一入圍者。
身為該研究團隊一員的博士生林順傑指出,目前世界上的常用語言,包括英文、日文、中文等,起碼有 11 種,亞洲常用的也有 8、9 種之多。無論商務、旅遊、學習,國人常會接觸到外籍人士。王駿發教授表示,不同語系「文字」間的翻譯,目前已經有許多翻譯軟體、線上字典等資源可以利用。但在「語音」方面,國內還沒有即時且正確率高的系統。
王教授團隊的研究從中文、英文及臺語 3 種語言的互相轉譯出發,目前研究發展至單晶片系統雛形。關於使用的方法,簡單地說,他們運用語音、語詞的特徵,把發話者的句子拆解成多個詞彙,再重新組合,並找出最佳的翻譯方式。在他們的研究中,不只建立詞句翻譯的「資料庫」,更考慮句型倒裝等問題,讓翻譯更加人性化。
在他們的「人云譯云」翻譯雛形系統中,以旅館訂房為例測試。林順傑舉例,當旅客說:「Is room service still available?」一開始會轉換成「有……嗎?-房間/客房-服務-還-有」,再經由最佳化程序和句型配對,找出機率最大的組合,翻譯出「還有客房服務嗎?」王教授補充說明,設計的過程也考慮人的說話習慣,「我要訂一間有浴缸的雙人房」和「我要訂一間雙人房,還要有浴缸」翻譯出來的結果一樣。
翻譯人才難求,同步口譯的價格更是昂貴。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預估,2010 年以後多語言雙向翻譯市場將急速擴大,之後 15 年的商機可能達到 7.8 兆日圓(約 2.2 億新台幣)。
王教授強調,語音轉譯重點在「正確率」和「同步性」,還有某些特殊語詞(例如多重意義)的解讀。國內某些大學也正在研發類似的語音翻譯軟體,但有使用者測試後說,翻譯的速度不夠快,正確率也不高。雖然某國際大廠已經有語言辨識軟體,正確率可以達到 90%,但王教授認為不夠。「寫 1,000 個字就錯 100 個字,光抓錯字就跟重寫差不多了。」
未來,王教授仍將繼續語言翻譯系統的研究,朝向「信、達、雅」的目標修正。他認為,若能結合時下風行的通訊軟體(如 MSN、Skype),或是 VOIP 網路電話,一定有助於大量推廣。王教授還想,這套系統也可以結合玩具、有聲書,他笑著說,像「哈利波特」之類的暢銷書一上市,如果發行有聲 CD,配合這套系統,臺灣書迷或許就不必等中譯本了。
深度閱讀
Yuqing Gao, Bowen Zhou, Liang Gu, Ruhi Sarikaya, Hong-Kwang Kuo, A-V.I.Rosti, Mohamed Afify, Weizhong Zhu (2006) IBM MASTOR: Multilingual automatic speech-to-speech translator, ICASSP Proceedings, Vol. 5, 1205-1208.

本文取自:http://web1.nsc.gov.tw/fp.aspx?ctNode=40&xItem=10134&mp=1

哈利波特電子紙

神奇電子紙 改變人類歷史
更新日期:2006/10/29 01:09
如果一張紙,能夠跟電子字典一樣,按一下,就可以輸入你要的內容,是不是很神奇呢?最新的科技研發,出現了所謂的『電子紙』,它將徹底改變人類書寫的習慣。究竟什麼是電子紙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報導[NS]這是電影哈利波特,報紙上的照片會擠眉弄眼,看報紙就像看電視一樣有動作,電子紙的出現,將會使這個夢想成真。把原本一塊塊的電子電路,用印刷的方式印在這種軟性的塑膠基板上面,就是“軟性電子顯示器”。因為它擁有軟、薄的特性,甚至可以放進一張信用卡裡。[SO]事實上,這種軟性電子顯示器,也就是通稱的“電子紙”,這薄薄的一張紙,上面的訊息內容可以無數次更新。[SO]包括報章雜誌、廣告、海報,舉凡現在已知的所有想得到的紙張用途,未來都將會被這種軟性電子紙取代。從竹簡、紙張、再到電子紙,人類的溝通方式不斷提高效益,科技總在文明的演進中,帶領著時代前進!民視新聞 綜合報導

資料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28/11/5syf.html


麻瓜的魔法紙全新電子紙技術出爐,紙上看電影不是夢!
撰文╱王心瑩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無論是巫師卡、課本、報紙甚至牆上掛的畫,圖片中的人物都可以動個不停,還可以出聲問「通關密碼」呢。而再過不了多久,麻瓜也可以在紙上看影片囉!荷蘭科學家已經發展出一種全新的「電子紙」,他們所使用的新技術,使得顯色元件可以快速變換顏色,因而具備了顯示動態影像的能力。這種新系統發表在9月25日出版的《自然》。
有好幾個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發展電子紙,希望顯示器可以做到像紙一樣薄,其中佼佼者包括了全錄帕洛亞托研究中心(PARC)與蓋瑞岡媒體公司發展的「智慧紙」(Smart Paper),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與電子墨公司發展的電子墨系統(E Ink)。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所製造的顯像裝置始終無法快速地轉換影像,只能顯示靜態畫面,沒辦法播放影片。
以電濕潤技術製作的像素樣品。Photo: Philips
現在,位於荷蘭愛因荷芬飛利浦研究實驗室的海斯(Robert A. Hayes)和芬斯卓拉(B.J. Feenstra)終於跨越這項障礙,他們使用「電濕潤」(electrowetting)技術,設計出新的電子紙原型系統。這種技術中的每一個成像元素都是一個微形的容器,底部為白色不透水的基質,並附有透明的電極。這些小容器裡面裝有油性顏料,最上面再鋪了一層水,也就是說,油性顏料在容器底部與水層之間,形成扁平的薄膜。
如未施加電壓(如左圖a),則有色油膜平鋪於容器底部,顯現出油墨的顏色;一旦施加電壓,油膜會收縮,顏色變淡。Photo: Philips
一旦在電極與水之間施加電壓,其接觸面的張力會發生變化,因此油膜會變形縮小且被水層擠到一邊,部份露出的白色底部便可反射光線,像素所顯現的顏色就變淡了。以此原理,將許許多多裝有三種基本色(黃色、青色與洋紅色,類似噴墨印表機的顯色方式)顏料的微小容器組合在一起,各自接收不同的電壓訊號,就可以是全色系的顯示器了。
由於轉換顏色所需的電壓非常低,耗電量小,因此科學家認為這個系統非常適合用來發展成可攜式電子紙裝置。此外,成像元素改變顏色所需的時間還不到10毫秒,已經與放映影片所需的反應時間相當,而且這種動態電子紙的亮度是傳統反射式液晶螢幕的四倍,而微形容器的白色背景使這種顯示器的對比度相當高,可說是優點多多。

擷取自科學人雜誌網http://sa.ylib.com/news/newsshow.asp?FDocNo=299&CL=30